百度 四是组织“双争”,发挥党员作用。
旱情叠加高温,皖北产粮区正经受“烤”验。然而,在太和县肖口镇的玉米地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在肖口镇王康专业合作社的连片玉米地里,负责人王康轻划手机屏幕,百米之外,一台自走式喷灌机随即启动旋转。水雾在40℃的烈日下架起道道彩虹,为蒸腾着热气的卷叶玉米带来清凉水汽。“干旱天浇水像玩手机游戏一样便捷。”王康感叹道。
他所称赞的“灌溉神器”——自走式喷灌机,覆盖范围可达50米,一次作业能浇灌20多亩地。“最舒心的是远程操控功能,即使在家也能实时管理浇灌。”王康的语气中信心满满,“它能自动收管,配合雾化喷枪,效果如同自然降雨,是抗旱的得力助手。”
这份面对旱情的从容,源于王康对农业科技的持续投入。合作社不仅配备了十几台自收式智能灌溉设备,还拥有植保机、无人机飞防、北斗导航等全套先进农机具,让农业生产更高效、更轻松。
肖口镇的抗旱底气,建立在扎实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效的应急保障体系之上。当地政府重视农田建设与养护,确保抗旱设施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在该镇新王村,种植大户王银山拧开灌溉阀门,看着清水汩汩流入干涸的玉米地,感慨道:“灌溉设施这么齐全,真是给咱种粮人吃了颗定心丸,心里踏实多了。”
当突发状况出现时,保障机制迅速响应。一次,某村出现灌溉井“有井无电”的紧急情况。该镇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松香接到电话后,立刻回应“我马上到”,火速赶往现场协调供电。“抗旱不等人,没有水可不行。”在他的协调下,供电难题当天即获解决。
眼下,肖口镇各类抗旱设施正开足马力运转,机械的轰鸣声交织成一首“抗旱乐章”,全力以赴保秋粮丰收。(记者 李鹏 通讯员 张磊)
【纠错】 【责任编辑:吴万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