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当涂县在教育领域积极探索,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政教育体系,如今的当涂校园里,思政教育如春雨般融入每个角落,悄然滋养着学生心灵,而育人成效则如枝头硕果,奏响了铿锵有力的育人强音。
构建育人大格局 多管齐下强保障
当涂县将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教育重点工作“大盘子”。从师资配备、学习培训到教研教改、评优奖励,全方位提供制度和资金支持。围绕“六大主题”、强化“七个日常”,统筹谋划思政课建设,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红色研学走进革命旧址、英雄故事在课堂上传颂、角色扮演体验时代楷模……”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十个一”思政教育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引领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履行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成为常态,书记、校长走上讲台讲思政课,为思政教育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队伍建设上,当涂县组建了县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全县中小学校实现教研一体化机制全覆盖,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同时,健全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将思政课建设纳入教育成效评估、学科专业质量评价、教学科研成果评比。不仅如此,该县还充分发挥“五老”优势,组建8个“五老工作室”,围绕德教、法教、科教、文教、家教广泛开展宣讲活动,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添砖加瓦。
打造思政大课堂 多元改革提质量
教学改革是当涂县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的关键。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涂县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思政意识横向贯通到各学科课程教学目标,深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采取“必修选修互补,课内课外共融”策略,在中小学开设思政必修课和实践活动类课程,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
用鲜活素材讲活思政课,是当涂县思政教育的一大亮点。“劳模工匠进校园”,优秀劳动模范分享奋斗故事,让工匠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艺术思政课校园行”,原创黄梅戏《姑孰谣》等艺术作品走进校园,与学校思政教育碰撞出绚丽火花。打破传统教研模式,开展“议题式教学”专题研讨课,组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互惠教研、师徒展示等多种形式教研活动,改进不同课型教学方法,不断推出精品课、优质课,持续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该县根据不同学段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构建中小学思政课程纵向衔接体系,从道德品质养成到政治素养培育,循序渐进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建强实践大平台 融合创新树品牌
从校内延伸至校外,当涂县将思政课堂场景式植入社会大课堂,开展沉浸式、感受式实境思政课教学。依托长江之滨的地理优势,承办“江上课堂”教育活动,将课堂搬到长江边,以思政之红引领生态之绿;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组织乡村同学走进城市博物馆、规划馆,感受文化积淀和城市变迁;组织城市学生走进乡村红色革命基地、劳动教育基地,体验本土文化特色。
以“讲好家乡故事、弘扬当涂文化”为主题,当涂县精心打造《我是姑孰文化传承人》思政教育品牌。该品牌以“古姑孰,今当涂”2200多年的传统文化为依托,以学生自主教育为基础,采取“高中生对初中生宣讲、初中生对小学生宣讲”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将李白的激扬咏叹、谢朓的田园诗意、淳朴的当涂民歌、传诵千古的千字文等娓娓道来,引导学生在讲故事和听故事中自我教育,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感被悄然激发。
当涂县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了肥沃土壤。未来,当涂县将继续探索创新,推动思政教育再上新台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通讯员 廖淑珍 夏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