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湖县寺前镇桥冲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四季产业精准发力,让村民“四季有事做,全年有效益”。眼下正是豇豆上市时,小小豇豆成了该村推动乡村振兴的“致富豆”。
这段时间,寺前镇桥冲村特色农产品加工厂人气十足。村民们摘下自家种植的新鲜豇豆,大框小框地往加工厂送。过秤、分拣、焯水、清洗、晾晒、分切、烘干、包装,经过一条龙的加工生产流程,包装好的干豇豆便成了消费帮扶和电商直播线下线上深受青睐的特色农产品。桥冲村通过豇豆种植、加工及销售产业链,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村民蔡琼端介绍,自从村里发展干豇豆产业,她就利用家里的闲置田地种了一亩多豇豆。算起这笔收入账,她脸上满是笑容地说道,“每天能摘七八十斤豇豆,一天要卖170元左右,下午到村里还能做小时工加工豇豆,这一季我们能挣2000多元钱,还能做家务带小孩。”
在桥冲村,像蔡琼端这样因豇豆产业受益的村民不在少数。据了解,目前本村有30多户村民发展豇豆种植,周边村也有20多户,种植面积100多亩。
据介绍,仅这一个豇豆采摘季,该村就能产新鲜豇豆4万多斤,加工成干豇豆3000多斤,支付收购豇豆资金十万元左右。同时带动附近十几名村民在加工厂做工,每天收入有100多元。桥冲村的变化,源于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
据桥冲村驻村第一书记何江介绍,近年来,桥冲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创新“1234”工作法,坚持党建引领,抓好两个销售,深化三产融合,打造四季产业体系,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目前,村里已初步形成“春制笋干、夏晒豇豆、秋炼三油、冬做粉丝”四季产业,构建起“农户散种+合作社规模化收购加工+企业承销”的产业发展链条。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56.19万元,带动500余人次务工,发放工资20余万元。今年,该村在鼓励村民种植油菜、豇豆、红薯等传统作物基础上,推进“种出乡村振兴好‘姜’来”项目,规模化种植小黄姜,预计通过粉丝加工、小黄姜种植、直播销售等项目再增收30万元以上。
“通过‘1234’工作思路,村民的荷包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也多起来了,村里的村风、民风也在持续向好,干群关系也更加融洽。”何江说道。
立足资源禀赋,注入内生动力,桥冲村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造血”功能不断显现。在促进产业发展中,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成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除积极探索新发展路径外,在村里形成了“村干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的良好局面。
为拓宽农产品的销路,在积极与公司、单位对接抓好线下销售的基础上,该村瞄准了线上销售市场,组建了一支“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直播队伍,开设“和美桥冲土特产”集体账号和“瞧,我们在冲”个人账号,把直播间搬进竹林、菜地、加工车间,展示笋干制作、菜籽油炼制等原生态场景。目前已达成“百千万”目标,即每天直播一百分钟以上,场均销售额超千元,账号粉丝破万,短视频单条浏览破10万。
该村还同步推进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红薯粉丝、豇豆角等产品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升级礼盒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的升级。如今,桥冲村干群干劲十足,村里无闲人无闲地,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振兴图景正在徐徐展开。(叶玲玲 詹霖 胡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