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20多年来,他把每一位离退休老同志视为亲人,从点滴做起。
盛夏时节,走进宣城市旌德县旌阳镇凫山村的种植基地,100亩中稻如绿毯铺展,阳光下的稻叶鲜绿欲滴,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不远处的另一片田地,红薯藤顺着垄沟蔓延,迟熟西瓜的淡黄色花朵生机盎然。
“在外打拼多年,总想着为家乡做点事,听说村里要搞旅游开发,我第一时间就动了心。”2024年底,在外创办企业的党员胡斌得知家乡开始打造旅游度假区,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据了解,2024年11月,凫山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涵盖生态漂流、主题乐园、餐饮住宿等多元业态,建成后将成为集创意旅游、水上经济、夜间文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度假目的地,预计7月下旬试运营。
“村里的撂荒地不少,发展旅游得先把农业基础做扎实。”胡斌的想法与村“两委”不谋而合,在党组织的支持下,他按照土地流转政策,以每亩每年300元的价格,从30余户村民手中流转近200亩田地,开启了“农田变产业”的探索。
“这片水稻用的是生态种植法,施有机肥,人工除草,保证品质,剩下100亩分别种了红薯、西瓜,还有些应季蔬菜,主打一个‘四季有收获、天天能上市’。”胡斌介绍,“这些农产品不仅能供应本地市场,更计划与村里的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开发出采摘体验等旅游项目,丰富游客旅游体验。”
在胡斌的种植基地里,10余名村民的身影分布在田间地头。“平均一天能挣100元,还能照顾家里,比在外打零工方便多了!”正在给西瓜苗浇水的张阿姨笑着说。
从企业管理者到田间地头,胡斌的“转身”,是党员响应乡村振兴号召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旌阳镇凫山村坚持党建引领,以“慢城福地?栖心凫山”为理念,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乡贤们主动作为,助力打造艺术乡村,资助开展文旅活动等,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建共享”的理念,成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周滔)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